/ 漯河市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现状及有效途径__漯河网-漯河市委、市政府重点新闻门户网 主流媒体  政府权威媒体
  首页 >> 理论在线 >> 交流研讨 >> 正文

漯河市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现状及有效途径

来源:漯河网 时间:2013-12-20 09:48:00 点击: 今日评论:

  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加速我市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大变强,进而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我市目前正处于加快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战略部署下,如何抢抓机遇,迅速行动,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步伐,促进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对带动漯河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实现“工业兴市、工业强市”的总体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现状
  为了摸清我市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加速推进两化融合工作,促进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下企业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漯河市80家规模以上重点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共返回问卷44份,占总调查企业的55%,其中大型企业2家,中小型企业42家,从经济类型上看,国有企业3家,民营或私营企业38家,外商独资企业3家。没有返回问卷的企业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企业主要负责人不重视信息化建设,没有意识到“两化”融合对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二是企业规模较小或仍然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信息化建设仍是空白。返回问卷的企业,分布在十个行业大类,其中,食品及饮料制造业26家,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家,化工行业2家,医药制造业2家,烟草制品业、造纸、橡胶制品业、鞋业、燃气供应、建材各11家。44家企业2012年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0多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4.6%,其中在1亿元以上有27家(其中双汇集团400多亿元),在1千万以上不足1亿元的有17家。44家企业涵盖了我市主要企业和主要行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工业化、信息化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1、工业经济快速增强,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近年来,漯河工业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工业生产力布局日趋合理,已经形成了以食品、造纸、化工、纺织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特别是以食品工业为主导的优势产业,培育出了双汇、银鸽、南街村、龙云、北徐等一批骨干企业,确保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30.2亿元,工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超过70%,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其中双汇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四、亚洲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南街村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之一,乐天澳的利集团是全国第一家葡萄糖饮料生产企业。
  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我市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已经成为国家一级通信干线和全国、全省有线电视光缆传输干线的重要节点,是豫南地区电信交换中心。建设了统一的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平台,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迅速。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连接市、县(区)、乡(镇)和市直、县直各部门,接入单位达200余家,已运行20多个业务系统,并与省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实现对接,并以此为依托,先后建设了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系统(一期)、城市视频监控及电子警察系统、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一期)等重要电子政务项目,政府网站、外宣网站、经贸网站等40多个网站先后开通。
  3、行业信息化得到了蓬勃发展。包括食品、造纸、化工、纺织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在在内普遍采用了计算机管理系统。其中双汇集团、银鸽等企业先后实施了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分销管理、进销存、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管控一体化等信息化项目,提高了产品质量,创新了管理模式。农村信息化建设全国领先,实行了“村村通宽带”工程和“电脑入户”工程,所有行政村全部完成宽带接入。
  (二)“两化”融合建设情况
  1、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反馈回来的44家被调查企业共拥有计算机终端近10000台(双汇集团4700台),拥有自己网站的企业有36家。44家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为3.5亿元(其中双汇集团2.1亿元),其中投入超过100万元的企业有双汇、银鸽、漯河卷烟厂、联泰、金龙面业、华强塑胶、大河新型建材、际华三五一五等。44家企业中有23家企业有专门的信息化管理机构,有单独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其余企业都是公司办公室代管,信息化规划分散在企业总体规划中或没有成文的规划。44家企业中有22家企业为员工提供信息技术定期或不定期培训,有9家企业正在计划为员工提供培训。
  2、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情况。44家企业中信息化项目建设情况如下:经营管理类项目:建有办公自动化系统(OA)的有21家、管理信息系统(MIS)的有6家、供应链管理(SCM)的有8家、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有13家、MRP/ MRPII/ ERP的有6家、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的有7家、电子商务应用(e-Commerce)的有8家、分销管理系统的有5家、进销存系统的有15家、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系统的有6家;研发工艺类项目:建有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的有9家;制造装备及生产流程类项目:建有管控一体化系统的有6家;产品类项目:建有产品数据管理(PDM)的有3家。
  从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涵盖核心业务流程看,44家企业中有20家企业涵盖业务面在30%以下,仍处于初级水平,有15家企业涵盖业务面在30%—70%之间,实现部分集成,处于中级水平,有9家企业涵盖业务面在70%以上,系统基本实现研发、生产与业务管理之间的全面集成,发展到高级应用阶段。
  总体看,漯河市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极不平衡,经营管理类项目占到了大多数,而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装备、生产过程相关的项目则非常少,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双汇、银鸽、乐天澳的利等大中型企业上。
  3、企业网络营销应用情况。44家企业中有35家企业通过网络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网上宣传、采购、招标、询价、寻找商机等活动,其中双汇集团通过电子商务产生的销售额和采购额分别达到90%和85%以上,绝大多数企业这个数据几乎为零。

  二、我市推进“两化”融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主要困难
  近年来,我市工业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发展态势良好。但自从金融危机以来,产业结构进入调整期,尤其是我市产业以食品工业为主导,结构单一,受市场环境影响较大。从当前来看,我市推动“两化”融合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对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重要性认识亟待提高
  信息技术具有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等作用,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全市上下对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还不是很强,政府和企业对工业化的重要性都有清醒的认识,但对信息化以及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重要性认识上还有所欠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思路不清晰,对产业融合的远景目标、近期目标、路径选择、突破重点、技术方向、依靠力量、发展动力、体制保障、环境营造等方面还没有一致共识,不能形成合力。
  (二)政府促进“两化”融合的支持力度不够,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水平不高
  目前我市政府对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投入明显不足,没有统一的规划部署,对推进“两化”融合没有平台支持,不同部门之间缺少资源信息化共享。地方政府缺乏促进“两化”融合的系统政策,已经出台的有关政策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众多规定之中,本身就需要“融合”。企业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尤其是占绝对多数的中小企业在资金和人才上都很缺乏,需要政府在政策、资金、税收、信息资源开发等方面给予支持,营造一个良好的“两化”融合氛围。
  (三)企业在促进“两化”融合中的主体地位有待增强
  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主体是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主体作用不够突出。从调研情况看,大多数企业负责人重工业轻信息化,对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投入不够,不重视引进、培养信息化人才,忽略了对企业员工信息技术的培训,导致了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低下。
  (四)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之间的紧密程度还不强,企业主观上对信息化改造的积极性不高
  食品工业占据了我市工业企业的大半壁江山,它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又占到了绝大多数,产品多样,经常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种类,生产过程多以手工为主,进行信息化改造的成本和风险较大,超出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承受能力,因此企业主观上对加强信息化改造的积极性不高。
  (五)缺乏适应“两化”融合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是不可能完成的。目前我市大多数企业在人才引进和培训上虽有所投入,但远远跟不上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

  三、加快推进我市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市总体经济形势明显好转,为巩固发展成果,避免经济二次探底,受冲击比较大的传统产业必须进行深度调整,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增强创新意识,树立必胜信心,大力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全力实现我市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优化“两化”融合的发展环境
  政府要紧紧围绕“抓试点、出政策”为中心,逐步完善“两化”融合的发展环境。加大对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方面的宣传力度,面向重点企业、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和特色中小企业,及时总结推广技术成果和成功经验。研究制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以电子信息产品促进节能降耗的政策措施,为企业“两化”融合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舆论环境,提供开放的人才平台、技术平台、信息平台、融资平台和招商平台。
  (二)加强组织保障,完善体制机制
  成立“两化”融合组织领导机构和包括政府、企业、社会成员的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专家组,参与我市“两化”融合的重大事项的研究和决策过程,为我市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实施方案、人员培训等提供智力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三)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
  政府利用一系列的税收、资金、人才政策增加企业在“两化”融合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主动开展工业产品的研发、生产过程、企业和行业管理信息化,促进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降低生产成本和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另外,配合省信息化专项资金设立市配套信息化专项资金,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引导、示范和奖励。
  (四)建立产品流通和市场信息服务平台
  建立产品流通和市场信息服务平台是指按照信息资源开放和共享原则,整合企业资源,建立共享交换平台,为区域和行业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技术创新、质量检测、法规标准、管理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人员培训、设备共享等方面的服务。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改善企业发展环境,推动共性关键技术的转移与应用,逐步形成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和长效机制。
  (五)优先发展食品行业信息化
  1、食品产业优势明显。漯河产业特色明显,全市共有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183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0%以上。食品产业是漯河市第一支柱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食品产业优势突出,初步形成了以肉类加工、粮食加工、饮料制造、蔬菜加工等行业为主导,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的食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一批优势企业,培育出了一大批知名食品企业,已成为亚洲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和全国规模较大的粮食加工、饮料生产、果蔬加工基地。
  2、以双汇集团为代表的食品企业信息化引领行业快速发展。多年来,双汇集团逐步完善了各个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了办公自动化系统(OA)、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销售管理系统、生猪屠宰生产线实时质量监控系统等面向集团的整体解决方案,还实施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搭建了双汇电子商务平台,依托商业连锁,实现网上订购,网下配送。目前,双汇集团90%以上的销售额、85%以上的采购额都通过电子商务产生。除了双汇以外,乐天澳的利、金龙面业、联泰食品等企业也都非常重视信息化的发展,取得较好的效果,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3、建立完善的食品行业信息化组织领导机构,进行总体规划、分类指导。重点做好政府、企业和行业三个层面的组织保障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加强食品工业“两化”融合的经验交流,推动全市食品工业“两化”融合的联动发展。企业层面,推进食品企业制造过程自动化,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大力推进企业资源计划建设,提高资源配置和快速反应能力,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行业层面,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做好行业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工作。政府层面,密切关注上级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强食品工业“两化”融合的指导。另外,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行业信息服务系统,加强对食品工业各领域经济运行的数据采集和监测分析,建立预警机制,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及时发布信息,指导食品工业健康发展。
  (六)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两化”融合快速发展。随着制造业分工的细化,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近年来,以研发、采购、储存、销售、售后服务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正在成为全球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大的行业。主要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占到全部服务业的50%以上。与此同时,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全球知识型服务外包日益兴起。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虚拟化、网络化成为可能,这种服务方式也日益凸显其优越性,促进企业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在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服务业比重已占全市GDP的一半,其中生产性服务业也已占全市服务业一半。上海正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和优化升级,进一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比重。
  我市也应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分别在企业、行业、政府三个层面和包括产品的设计、制造、管理、物流等各个环节实行统筹发展,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生产服务业和用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统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健全完善的政策支持。
  (七)培养支撑“两化”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培育新一代产业工人。按照“培育一批、引进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加快培养“两化”融合急需的创新型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创新培养机制,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对不同类别的高层次人才进行培养,并且积极引进一批有丰富管理经验和良好技术背景的优秀团队和领军人才,鼓励高等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掌握信息技术和工业经济管理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另外,也要重视对从业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许飞)
 

责任编辑:翟婷

新闻评论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评论表单加载中...
  • 市二院召开七届四次职工代表大会

  • 爱心商家购买15万斤滞销吊瓜

  • “大白”核酸采样点过生日

  • 舞阳县组织收听收看市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

  • 进口商品闭环管理 企业防控精准到位

  • 网友互动
    最新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div>
    互联网新闻中心 | 认识我们 | 广告刊例 | 诚聘英才 | 网站动态 | 导航搜索 | 网上投稿
    主办单位:中共漯河市委宣传部 漯河市互联网新闻中心 承办:漯河电视台  豫ICP备05017908   
    Copyright © 2000 - 2012 LUOH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漯河网 版权所有